——寫在第47屆(2014年春季)全國制藥機械博覽會召開之際
在武漢藥機展中,一位印度友人的話,引起了筆者深深的思索。他說,本次楚天的展品明顯呈現出自動化、智能化趨勢,并進一步說明,未來的醫藥裝備智能系統應像樂高積木一樣,各部件可以更換,還可以不斷地搭出新的組合,“未來的所有設備,不同工廠的都能相互兼容、互換,在很短時間內以另一種方式組裝起來!惫P者不由得聯想到剛剛結束不久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展覽會(下稱“漢展”)。
今年漢展的主題是“產業集成—未來趨勢”。該展會負責人認為,未來十年工業將迎來4.0時代。何謂“工業4.0”?德國技術學院院長卡格曼解釋說,“工業4.0”也被稱為繼機械、電氣和信息技術之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。它是德國聯盟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聯手推動的《高技術戰略2020》十大未來項目之一,其目的在于奠定德國在重要關鍵技術上的國際頂尖地位,繼續加強德國作為技術經濟強國的核心競爭力!肮I4.0”的設想是生產具有高度靈活性,產品個性化、節約資源。在智能系統中,包括工件、機器到運輸系統在內的所有成分都將通過網絡進行互聯,實現彼此之間的自動通訊。
筆者注意到,“工業4.0”的框架內沒有涉及新技術的引進,而是強調了通過網絡與信息物理生產系統(CPPS)的融合來改變當前的工業生產與服務模式。其實,“工業4.0”一詞并非在2014年首次出現,早在2011年的漢展上就已被提及。從內容來看,“工業4.0”框架主要有兩大內容:一是“智能工廠”,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,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;二是“智能生產”,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、人機互動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。由此可見,“工業4.0”不陌生也不遙遠。當前智能化、信息化、“綠色生產”已將制造業推至變革門檻,“工業4.0”只是那臨門一腳。
眾所周知,我國工業結構還有待完善,制造業轉型迫在眉睫,中國醫藥設備業更是不容樂觀。未來該行業如何發展,筆者認為,不僅要“吃得飽”,而且要“吃得好”。進入“工業4.0時代”則是不錯的選擇。
盡管中國制造業一直奮起直追,始終沒停下前進的腳步,但受融資、人才匱乏等因素的制約,眾多中小企業舉步維艱,轉型艱難。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,因近年來原材料價格上漲,企業利潤被擠壓,低端用工需求增速正在降低……怎么辦?倒逼我們不得不向高端躍遷。
怎么躍遷?關鍵在于人才。據最近的一份麥肯錫調查報告顯示,到2020年,中國將需要1.42億名高技能人才,尤以3D設計、機電等核心技術人才的缺口為大。
有備無患。近年來的楚天科技,之所以“研發和制造實力、品牌影響力、市場競爭力與日俱增”,表面看是由于“堅持技術創新贏得市場競爭力,堅持管理創新強化贏利能力,堅持體制機制創新激活發展潛力”,但根源還在于人才!捌鬅o人則止”,“企業發展如果缺兩樣的話,那就是自己的德才和他人的才德”,“做受尊敬的人,造受尊敬的產品,辦受尊敬的企業”……在楚天,這些以人為本、把人才放在第一位的理念已根深蒂固,開花結果。因此在面向未來制造業的發展過程中,楚天科技借助突出的人才優勢,已規劃出技術演進的軌跡,開創性地提出“云平臺”等獨特的理念和系統。作為中國業內首家實施信息集成、遠程監控的企業,楚天科技運用互聯網等信息化高科技手段,成功實現了對制藥企業自動化生產線的遠程監測,不僅可對其生產設備過程參數實施自動采集、存儲和處理,對其生產過程及設備狀態進行實時監控,而且設置了遠程訪問功能,可幫助客戶做好設備的維護及保養。在設備出現故障前,即可提供強力的保障服務,實現風險可控。
在節能增效、再制造領域,楚天科技將節能方式由傳統的機器、工藝改造上升到系統層面,使節能成為設備端、工藝端、工廠級管理和企業資源管理一體化的集成,進而實現高效、“綠色生產”的企業目標。
據悉,未來幾年,全球工業信息技術與軟件市場將以年均8%的速度增長。筆者認為,楚天科技“云平臺”、“綠色生產”概念的及時提出與實施,正是“借得東風好行船”。在某種意義上可視為工業4.0的雛形,至少是支撐醫藥裝備工業4.0的重要元素。楚天科技執行總裁曾凡云更是明確表示,隨著中國制造在信息技術等方面的不斷突破,楚天致力于的工業技術融合將成為行業趨勢,并終將成為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工業革命。
3月26日,博鰲亞洲論壇發布了《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4年度報告》。報告認為,在貿易增長減慢、一體化進程減速、全球價值鏈未來發展不確定的情況下,亞洲需要新的動力。那么,新動力會是什么呢?漢展負責人柯克勒認為,在未來10~15年,制造業的綜合整合將對全球產業產生巨大影響,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已為時不遠。
屆時,中國醫藥裝備工業市場也會面臨著一場巨大變革:更新周期縮短,差異化不斷增強,產品個性化越來越突出,并由此帶來資源效率、生產效率、城鎮化和人才結構調整等一系列挑戰。而“工業4.0”構建的兼具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生產模式,則突破了傳統的行業界限,催生出多種新興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,進而創造新的價值網絡或鏈條。而留給中國醫藥裝備企業的,則是積極尋求趨勢與自身優勢間的交點,在新的時代抓住更好的二次崛起機會。 |